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教育科研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四位一体”德育模式综述
2013-04-28 返回列表

坐落在高尔山脚下的抚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建校仅有20年历史的年轻校园。因为年轻,所以它充满朝气。因为年轻,所以它敢于创新。翻开学校的履历——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和谐校园、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依法治市学校、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抚顺市先进集体、抚顺市德育示范校等230多项荣誉称号,书写着学院附中成长的骄傲,也助推着它跃升为区域名校的行列。
      绚烂的彩虹,往往升腾在暴雨之后。学院附中向社会递交的成绩单背后,同样饱含曲折和艰辛。衡量一所学校,无外乎两个方面:教师师资和生源质量。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院附中在师资队伍上,缺乏一所成熟的学校所必备的“积累”和“沉淀”。平均年龄三十几岁的教师队伍,似乎验证了这一点。最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结构复杂、素质偏低的生源。农民子弟、打工子女、棚户区儿童占很大比重,特困、低保、边缘户、单亲、离异、留守等特殊家庭子女比例高达40%。如此“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却诞生出让人钦佩的“附中奇迹”,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学院附中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到底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八个字:以德育人、以德立校。
      在德育的号角八方泛起之时,学院附中用最实际的方式,调动起所有的力量,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踏踏实实地在学生心田播种道德的种子。他们创造性推出“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把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四方面因素全部激活,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力量和全覆盖的德育体系,探索出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成功之路。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立德树人的熔炉。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科学实施“五个一工程”,使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01年春天,伴随着北国春潮的到来,学院附中召开了一个事关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从领导班子到教职员工,都把兴奋点集中了一个字上——“德”。他们在科学论证的基层上,确定了“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总方针,拉开了学院附中德育教育的大幕。多年来,他们立足学校主阵地,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一工程”为主要框架的德育教育模式。
      明确一个德育培养目标。没有目标的追求,意味着所有努力将白费力气。为了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学院附中反复调研论证,最终形成了“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所谓“三.六”,指的是围绕做人、学习、生活三大方面,分别确定六个良好道德习惯目标。具体来说,学会做人的习惯包括:培养心态积极、充满自信的习惯,培养持之以恒、每日进取的习惯,培养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习惯,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合作生存、保护环境的习惯;学会学习的六个习惯包括:提前预习和提出问题的习惯,集中注意力马上做到、达到当堂就会的习惯,复习总结、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观察的习惯,强化记忆并在听课时动手写摘要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生活的六个习惯包括:每天干一次家务的习惯、每周做一次饭菜的习惯、每周洗一次衣物的习惯、每周倒一次垃圾的习惯、每周进行劳动一次的习惯、每周独立购物一次的习惯。“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一直为学院附中所坚持,十年未停,一以贯之。
      制定一套德育保障机制。立德树人不在一朝一夕,需做长久之功。为此,学校组织力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步伐。他们编写了“三六”工程专用的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并制定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他们创办了《附中德育》专刊,分为学生版、家长版和教师版,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交流的重要纽带。他们制定了《学院附中一日行为规范》、《学院附中德育管理细则》、《学院附中学生违纪处理暂行规定》等文件,以《附中德育手册》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让德育要求随身同行。他们建立了学生德育档案,由班干部、班主任和政教处共同负责记录学生的进步表现和不良行为,直至毕业全程跟踪。他们还建立了“德育接力本”,当某一学生违纪后,在本上登记并接受“区域保洁”的惩戒,由本人负责保洁区域的卫生监督,发现下一学生在该区域违纪后,将接力本传给新的违纪学生。
      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德育教育。为此,学院附中推出三项措施来提升队伍素质。首先是开展强化培训。每学期制定班主任教研活动计划,每月由政教处组织开展全校班主任教研活动。多年来,先后策划开展了很多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教研活动,比如观看魏书生等名家的教学光盘、聘请省教育学院景敏等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校内优秀班主任轮流讲座等等,使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获得传播。其次是开展内部科研。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班主任工作坊。各工作坊设有坊名、坊训、坊义、坊歌、坊长,共同研究本年级德育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是开展教研交流。学院附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和评选课活动,还多次选派教师出国交流,极大了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育的方式方法。
      设计一系列德育活动载体。任何好的规则都不是挂在墙上显示理念的,而是放到实践中依靠有声有色的活动来取得实际效果的。围绕三大方面的十八个习惯,学院附中分别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活动,以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德育习惯的养成。针对培养做人的习惯,学校开展了“主题周”教育活动,诚实守信周、关心他人周、爱护环境周、团结有爱周、文明礼貌周、自主学习周等等,这些主题周配以每周升旗仪式和主题班团队会,使学生的德育习惯不断得到强化和推进。针对培养学习的习惯,学校开展了“教学四清”活动,即段段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强调对每段、每日、每周、每月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测验。针对培养生活的习惯,学校为每个学生分发了《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用于记录每周活动情况。
      营造一种浓厚文化氛围。德育文化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德育文化的浸润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为打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学院附中加大投入,以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和楼道文化为抓手,建设了亭廊文化体系和教室文化体系,德育文化遍布校内每个角落。学校坚持开展“书香伴我成长”校园读书活动,倡导师生爱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相互交流体会心得,达到了涵养思想、冶炼情操的目的。近三年来,共举办9场读书报告会。学校大胆创新,开设了《弟子规》课程,制定了《弟子规》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表,印制了《弟子规家庭作业本》。
      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紧紧把握四个环节,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每天放学后,学院附中家长的手机,都会收到班主任发来的短信。有的短信是对作业的布置,有的是对近期学习的提示,还有的是对个别学生的点评。这些短信,是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平台发送的信息。它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在德育工作中,广大教师注重对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四个环节上下功夫,有效引领学生投入德育实践之中。
      把握激励环节。激励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激励环节,坚持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跟学生交流,给学生输入“我能行”的正能量。全校班主任队伍每人每天都要完成班主任手册中的“心灵之约”和“满园春色”内容,记录每天学生和班级的变化。班主任每天还要找一名学生谈话,发现亮点,把握脉搏,真正做到用心交流和倾听。这一做法常年坚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学校每个班级都开设“我们的成功”和“成长历程”专栏墙报,每天都对进步学生公开表扬。班主任要每周检查一次《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每月检查一次《弟子规家庭作业本》,写出评语,给予鼓励。班主任为每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的成功足迹。各科任教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对于周周清、月月清中成绩提高较快的学生,会给家长送喜报,让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把握渗透环节。良好德育习惯的养成,重在潜移默化。学院附中认识到,单靠德育教学,是难以完成培养良好德育习惯的任务的。为此,他们倡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由学校政教处制定方案,要求所有科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德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巧妙把德育溶于课堂教学之中。为促进这一模式的深化,学校每年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评优课活动”,通过公开上课、评审说课等方式进行评优。“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形成了“全员都是德育教师、全科都是德育教学”的良性模式,让德育的和风细雨时时处处都哺育学院附中的莘莘学子。
      把握家访环节。家访是一个常用常新的老方法。学院附中对这一老方法非常重视,制定了严格的家访制度。他们规定,新任班主任一学年内每名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人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班级1/2,每次家访要做好记录,学校在每学年末审核家访表。针对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学院附中对传统家访进行了“升级”,各班都建立了家长和学生共用的“QQ群”,有条件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贴吧,家访的渠道从现实生活转移到虚拟平台,使家访变得更有时代感。除此以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保持跟家长的联系。
      把握帮教环节。为保证每名学生在德育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学院附中对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不冷遇,想方设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教育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一帮二”活动,每名党员负责两名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定期与“后进生”谈话交流,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在广大党员的影响下,一大批骨干教师也参与帮教行动,用“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后进生成长进步。
      家长是学生成长进步的监护人,也是立德树人的推动者。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抓住“三个关键” 来强化家长的德育参与,使家长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抓住“参与”这个关键。学院附中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看作是德育的重要补充。为疏通参与的渠道,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学年计划;建立了由32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与学校联系的枢纽;开设了校长信箱,家长可以通过信箱直接对学校的德育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抓住“提高”这个关键。家长素质的提高,是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一个优秀的家长,就等同于一个优秀的教师。为此,学院附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每学期都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学习自主性培养》、《习惯科学化建立》等讲座深受家长欢迎。每逢新生入学,学校都要针对家长开展专题教育,在第一时间提高家长适应初中生活的能力素质。学校还沿袭着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结束后的家长会传统,这一系列家长会不是考试成绩的“发布会”,而是学生综合成长的“恳谈会”,更是提高教育孩子能力的“报告会”。很多家长感慨地说:孩子进入学院附中后,家长跟孩子一道都有了提高和变化!
      抓住“监督”这个关键。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者。他们的监督作用一旦有效发挥,将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为确保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学院附中推出了“家长天天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让更多关心学校、关注班级的家长走进课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更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此外,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学校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也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家长可以在《弟子规家庭作业本》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学四清“活动中,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进行周清试题的测试;在生活习惯六个一活动中,家长是学生的“家庭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客观对象,也是立德树人的自我管理者。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实施自主成长教育,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初二学生李俊杰在日记写到:“今天是妈妈生日。我自己动手给妈妈做了两菜一汤。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看到妈妈那惊喜的表情,大口吃菜的样子,我心里太高兴了……”像李俊杰这样为家人动手做事的实例,在学院附中比比皆是。这一切都缘于他们倡导的自主成长教育。
      一是倡导“自律育德”。步入初中的青少年学生,正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阶段。结合这一心理特征,学院附中提出“自律育德”的要求,并创造性开展“人人做德育志愿者”活动,使“自律育德”有了鲜活的载体。“人人做德育志愿者”的举措,让学生成为德育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无论是在教学区、办公区,还是在实验区、操场上,都能看到佩戴德育志愿者授带的学生身影。他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争当表率,还要随时发现学校中的良好言行,制止失德言行,提出中肯的建议和善意的希望。此外,学校建立了由学生会和团委干部组成的监察员队伍,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纪律和卫生情况,改变了师生之间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培养道德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倡导“自学育智”。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培育智慧的发动机。一旦主动性得到发挥,就等于转动了培育智慧的发动机。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思考起来,学校在课堂学习环节,实施了“小组合作、分组联动”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后学习环节,增加了自我预习、自我复习、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内容要求。在课外学习环节,先后开展了“读一本书”、“写一个影评”、“写一篇家乡游记”、 “做一次趣味试验”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我潜能的课外活动。“自学育智”的有效推进,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是倡导“自主做事”。只有学会自主做事,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为了提高自主做事的意识,培养自主做事的能力,学院附中从最细微的生活细节出发,策划了一系列让学生摸得着、够得上的技能培养活动。他们开展的洗衣技能大赛、烹饪技能大赛、购物技能大赛和洗碗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全校80%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竞赛活动得到锻炼。
      四是倡导“自我评价”。认识自我,对自身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是自我提高的关键。在这一关键环节上,学院附中设计了“完美自我”和“心灵成长”两种自我评价模式。在“完美自我”模式中,每天第八节课确定“完美自我”活动时间,每班组织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具体环节包括:反思——发现长处、查找不足,整改——发扬优势、弥补差距,提升——找到学习的好榜样、采取措施努力赶超。通过这种“一日三省”的思想历炼和自我否定的情感斗争,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在“心灵成长”模式中,每周二、周四中午为“心灵成长”活动时间,每班的主持人宣读事先准备好的一篇励志文章,学生听完后立即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即听、即写、即说的方式,让学生思想境界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放大了德育教育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功能,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学院附中大受其益,走过了泥泞,迎来了春光。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一判断,划过历史的长空,依然具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性。抚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以德育人、以德立校 ”的生动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他们走过的德育之路,不仅铺就了学生成长进步的道路,更夯实了学校发展壮大的道路。他们创造推出的“四位一体”德育模式,将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三路1号
电话:024-57573345 / 024-57573345
辽ICP备2021000813号   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293号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三路1号
电话:024-57573345 / 024-57573345
辽ICP备2021000813号 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