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教育科研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学术研究--2013第18期
2013-12-04 返回列表

班级自主化管理之我见
路丹凤
在学校大力推广“完美自我”和“心灵成长”活动的前提下,我尝试着在班级实施了自主化管理。最初,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只是本着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好方法再结合我班实际,都用到了班级管理上。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以及不断地理论学习,我的思路逐渐的清晰起来。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我在班级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法治班”,最终实现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以人为本
即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这是实施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实,管理学生的过程,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现在的学生不懂得尊重家长,尊重老师,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老师在管理过程中触动到他的利益,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做的是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比如说,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就采用了魏书生老师的一个办法:写说明书。
我要求写说明书时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为自己辩解,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和对己对人的益处。说明书不同于检讨书,我让学生写出犯错误前、中、后的心理活动,写出在三个阶段的思想斗争。这样写的说明书,写的是自己,并且越写越恨自己。而曾经写检讨书时却是越写越恨老师。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给了他们一个辩解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而不是对立面上。使学生体会到老师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思想上重视他们,让他们愿意亲近我、相信我。其实在师生的博弈中,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老师与学生取得双赢。因此要坚信人性的力量,做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二、 以法治班
以法治班是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必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兵法上讲"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人际博奕中始终居于主动性的问题。接触具体工作时我发现,违规犯纪的学生,总有许多理由是可怜、可悯的。但是考虑具体情况不应该排斥原则性——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循“违规犯错就要接受批评”这样一个大原则。同时更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跟学生讲清三个“理”。
(一)“道理”
我曾经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反复地跟学生说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感觉到说得越多越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厌恶,抱怨我“婆婆妈妈”。我发现,各种道理一旦遭到学生的拒绝就很难再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了,那剩下的就可能是学生们的我行我素、拒“理”于千里之外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道理不应该通过说教或灌输来被学生接受,而是通过体验或感悟,悄然进驻内心的。因此,在第一次进行“心灵成长”活动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志存高远的故事:有三只鸟结伴而行,去寻找他们理想的人生。不久,他们就飞到了一个小村庄。其中一只鸟说:“我们已经飞上了大树,够高了,我不再飞了。”于是,它在大树上安家落户。另外两只鸟继续飞翔,终于飞过了高山,此时第二只鸟说:“我们终于飞过了高山,我已经满足了。”于是它也停了下来。最后一只鸟仍继续不断向前。永远没有停下的那只鸟叫做雄鹰;第二只停下的鸟叫做大雁;而第一只停下的鸟叫做麻雀。听完故事之后,哪里还需要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学生们都已深有感悟,都郑重的在 “感悟本”上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
喜怒哀乐皆为理,这样得到的“道理”一定会深入人心甚至会刻骨铭心。我认为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应该不失时机地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求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相应的“道理”,哪怕时间再紧张都不能忽略。就像 “心灵成长”活动,心灵成长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明白道理、分辨善恶美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每一次的感悟当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明确奋斗目标,建立自信。它帮助我治疗了学生很多的“心理病”,让学生们不再那么容易冲动、激进,扫清了班级管理中的许多障碍。如果说当班主任责任重大,那就体现在通过有效的活动将各种道理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内心,并让它们伴随学生的一生,不因为学生离校而结束。因此我说: “道理” 不能靠灌输而是要渗透,要将“道理”通过活动具体化。
(二)“情理”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道理”跟学生说了不少,但学生似乎无动于衷,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我想可能还与“情理”缺乏有关——不能板着面孔硬生生地说教,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恰当的活动为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以求得自我感悟是最为重要的。还记得去年12.9长跑,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场上20名同学在奋力奔跑,场下30名同学在摇旗呐喊,我也站在最后一个弯道处不断地给学生加油,终于我班从倒第一直追到了第七名。在接下来的“完美自我”总结会上,包括我在内所有的同学都很激动,都动了情,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那一刻,我们的班集体紧紧的凝结在了一起!
(三)“法理”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通常都会制定若干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法规、法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遭遇到或大或小的阻力,最后有可能一改再改甚至改得面目全非或者干脆弃而不用。这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法理”虽然有规范或约束的一面,但它的核心却是“人性化的自然渐进渗透”,否则的话就有可能遭到抵制或抵抗。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上课爱说话,于是制定了一个班规:谁说话就让谁的家长陪读。可这一班规让学生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看来我得采取点策略—— 一天,我利用“心灵成长”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北京的交通状况的视频。学生们一直在看,可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了大约有五分钟后,我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你有何感想?学生们回答的都与交通现状有关,并且一直认为遵守交通规则很重要,否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这时我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如果把我们的班级比作一条马路,你们每个人都是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有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上课说话,那班级会怎么样呢?听了这番话,孩子们真正的意识到上课说话的危害性,从此也就能自觉地遵守纪律了。当然还会有人不时说话,但学生们的头脑当中已经形成了“说话不对”的意识。所以说,班规的制定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班级的实际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出发。
三、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氛围。我坚持按照“学生能做的事,班委不要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要做,班长能做的事,我不要做。”的原则管理班级。
首先,经常召开班干部会,给班委“洗脑”,消除班委所说的:我们小学都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管学生肯定管不了的顾虑。我给学生讲了自我管理的好处,虽然可能开始是很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困难我们集体想办法。一但成功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享用三年,并且解决困难的过程即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名成员,每人都有一个职务——组长、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博学(政史地生)课代表,和卫生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职责,在每天的“完美自我”活动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本组的同学进行总结评价。刚开始,学生们都只说好的、美的方面,不敢揭露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也顺势表扬他们、夸奖他们,在学生们的情绪上来之后,我再开始给大家提出一点小建议,孩子们在欣然接受的同时,也开始互相之间提意见、指不足,甚至有的同学也给我提出了意见,正确的建议我虚心接受,工作中的不足我也在“完美自我”活动中诚恳的进行自我检讨。同时,在各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比成绩、比作业、比纪律、比卫生、比团结、比合作,把各组成员捆绑到一起进行评价,虽然不能做到“人人都优秀”,但能让“人人有进步”。当然这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障。因此我又把凤城六中的评星晋级方案加以改进,作为我班的评价方式来应用,每周末的“完美自我”总结会上,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评出优秀星、进步星各两名,每名加一颗星;再利用各组的比分排名评出先进小组和后进小组,先进的组每名组员加一颗星,后进组每名组员减一颗星,具体犯错误的组员减两颗星,每次月考之后,对进步幅度大的同学以及小组在加星的同时也有物质奖励。渐渐地,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班级也慢慢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氛围。
我相信经过我和班科任以及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终将会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最后,请让我用魏书生的一段话来结束发言:“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让初中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和需求
宋慧     市学院     韩丽敏
自从2011年9月接手新生进入初中,我便参加了“中小衔接”的课题研究,至今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与对“中小衔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虽然学生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六年英语,但到了初中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做以简单的介绍,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并给予真诚的指导。
一、激发兴趣,做好过渡
小学英语教育可能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多以听说为主,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也少有主观性试题;而进入初中,考试评价中主观性试题比例大幅度增加,教学内容增多,课堂密度加大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少了一份兴趣,多了一份负担。另一方面,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继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仍然是我们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我坚信:只有乐学才能好学。
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游戏、比赛、猜谜、笑话、抓阄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都有具体的角色,有具体的任务,都很投入地参与,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积极努力完成自己的角色,在乐中学....
例如:背诵英语课文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是令学生很头疼的一件事。每次检查学生背诵课文,让老师和学生都很痛苦,课堂气氛也非常沉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对老师检查背诵课文不那么恐惧,我经常采用抓阄的形式。我事先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分别写上:如背诵你最流利的部分,至少五句;或者你能把“我”翻译准确吗?纸条上给出汉语译文;还有背诵第二段,错一处,抄写一遍;你太幸运了,请你找其他同学代替你;老师考你三句话,全对就过关,不对要挨罚等等。这样,检查背诵这一枯燥的训练过程变成一种游艺活动,使这一环节变得十分轻松愉快,背诵课文不再是负担,不再紧张,而是兴趣盎然。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
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事物比成功更能激起人们进一步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确保努力学习者所需具备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成功。根据学生认知与非认知的特点,多方诱导学生参加英语学习活动,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例如,每天课前的“Daily report”或“Free talk”活动,虽然承担任务的学生只花费了3——4分钟,但却给了他们一次练习和应用英语的机会。这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有的学生可能在发音或语调上有一些错误,在这时由教师和同学的鼓励而引发的成就感会渐渐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在教师和全班同学面前大胆的说英语,这样就达到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呢?我的做法是: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和批评,而是倍加小心的去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善意的帮助,即便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文不对题,也不要一味的去纠正错误,导致他们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而是给以他们一句鼓励的话或一个信任的眼神。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又无形中给了他们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正如美国的一个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对教育评价的作用:“对孩子来说,一句表扬胜过十句责骂。”因此,英语教学中应以多鼓励,赞扬为主,适当的严厉为辅。后进生更加需要鼓励表扬,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二、及时归纳,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记忆单词已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由于不会音标,背单词时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硬背,没过几天就都忘了。我们使用的《新目标》第四版并没有把音标作为教学要求,如果教音标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我们的课时也不允许我们细致地教授音标。所以针对记忆单词这个问题,在教生词时,我有意地引入一些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我告诉学生,英语单词的拼读是有规律的,大家要学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用于识记单词。将这个理念传递给学生后,在教学中我开始引领同学们寻找、利用这些规律来记忆单词。例如英语中辅音字母的发音和汉语拼音中的声母不但长得像,而且发音相似,这就是规律。于是,在单词中见到辅音字母我就带领学生读出来,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辅音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则;另外,辅音字母组合也很常见,但规律性不强,所以见到就读反复强化。而对于元音字母,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先向学生渗透了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概念;接着教给他们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则,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还有一些字母组合与词义、词性相关联,如 就是名词后缀, 就是否定前缀,而且也有着固定发音,我就组织学生把发音相同或意义有关联的的词汇放到一起做比较,例如看到就读,farm…等。如果出现发音情况比较特殊的单词,再随时给学生总结,如元音字母 “ea” 的组合在重读音节中就有三种发音:且规律不明显,所以遇到带有元音字母 “ea”组合的单词就强调它的发音,以便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发音。
一年多下来,每节课讲授生词时我都鼓励学生使用这些规则或规律记忆单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所有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而且熟能生巧,几乎能够做到见生词拼出发音,听到发音写出单词,为学好英语扫除了一大障碍。
三、持之以恒,扎实基础
英语的学习在于积累,而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达成与他人的交流的目的,就要将教材中出现的重点句型都要求学生熟记于心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熟练运用;而句子的构成要靠单词的组合,因此单词的积累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1.分类积累:根据单词的性质、特征、内在联系等归纳分类,如家庭人物、职业、天气、服装……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将新学的单词分类积累在这个笔记本上,如关于天气的单词:rain-rainy, snow-snowy, cloud-cloudy, wind-windy, sun-sunny; hot-cold, warm-cool, dry-wet等等。
2.阅读积累: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不是只针对阅读讲阅读,而是同时将阅读段落中的重点词汇和固定搭配及时提炼给学生,虽然有些词汇和搭配不是现在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提早让学生接触到重点词汇和固定搭配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早积累,以便他们更加轻松的应对今后的学习。
3.构词法积累:通过词根加上前缀、后缀来改变词性、词义积累单词,如词根 加后缀变成和等。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前缀和后缀,也有利于他们猜测生词含义。
4. 总结性积累:总结汉语意思相近的单词一起记忆,如;还有总结带有同一单词的短语,如等。
长期的词汇积累有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语言的学习源于生活和社会活动,学好语言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语言更好的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课文和语法点加之大量的练习题,不仅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厌倦,而且学生也不能对这种语言做到真正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所以英语学习必须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英语的学习需要语言环境,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不能提供英语学习的帮助,也就是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和练习英语的唯一重要途径就是英语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真正起到主导与引领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每节课所学内容设置适合的情境,引领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完成语言的运用,真正地在“生活”中去使用英语,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的首要和必要的任务。因此,我们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更应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
例如:运用将来时态谈论自己的理想职业,其实也就是学习使用来谈论想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去希望小学;---去儿童医院;---去养老院。让学生们做出周末计划:他们要去哪?他们打算做什么?我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地方是因为我觉得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所学知识教会他们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树立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并融入和谐社会的思想观,让学生的语言运用紧扣时代脉动。当然,作为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强加给学生,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又给出一张空白相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真正地融入情境之中去运用所学知识。
五、面向全体,整体推进
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命题。
种种原因导致了升入初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巨大,个别学得好的学生上初中时,已经达到了初二甚至是初三的英语水平,而学的差的个别的甚至连A、B、C都读不准。这就给初中英语老师一个大难题:课堂上如果老师的教学迎合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那么一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久而久之会被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果老师一味地照顾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那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逐渐对英语课堂失去兴趣,造成这部分学生的退步。
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所掌握的,而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同时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这部分知识,作为英语教学资源来看待,充分利用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优势来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使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成就感;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受到他能够学好英语,使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并促使中间的学生尽快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为此,我从预习环节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休作用。课前,根据学习内容通过有重点有目的的布置预习。课上,组织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学生会的要展示、交流或汇报,展示、体会他们预习的成就,使同等水平或英语基础稍弱些的学生跃跃欲试,进而调动了更多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对展示、交流的学生进行评价,使其他学生对展示交流的学生负责,虚心向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教,互教互学,同时要指出进行展示、交流的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不足,这使得展示、交流的学生更加审慎、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展示、交流行为,使其他学生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来促进自己学习,进而达到了调控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并推广成果。先要征求被评价学生的意见,如果评价有错误,组织学生讨论,深化学习内容,而后推广成果,使不会的学生学会;如果学生评价是正确的,组织展示交流的学生进行修正,并再次展示交流,并推广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学生有无争执,教师都可以发表意见,如果学生是正确的,同意学生意见,并通过不会学生的重现来检查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是错误的,当学生没有能力修正时,教师再给以修正。
总之,我认为英语教学应该遵循课标要求而不拘泥于课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的使用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英语,学会英语,会学英语。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生成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生问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解决新生问题,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

动物的德行给我们的启迪

吴巍

摘要:通过蜜蜂、羊羔、狗等动物有益的行为,赞美动物的行为。
关键词:“德行”
人类在接触自然,也就认识了自然,从而也认识了自然界中行行色色的动物。我们在观察动物的行为,受到启发,我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动物的德行随之告诉学生,使自然界充满着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小密蜂德行高尚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蜜蜂过着群体生活。一个蜂群是由一名蜂王、少数雄峰和几千只工蜂组成,个体间有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过着家族式生活。大家族的首领是一只蜂王,身体最大,职能是产卵繁殖。蜂王是一群蜂的母亲、首领、倍受敬重,所到之处不受任何阻拦,所到之处拥挤的蜂群马上让出一条道让蜂王通过。雄峰比蜂王小,比工蜂大,它的职能是与蜂王交尾,不久死亡。工蜂体形最小,数量最大,终生辛勤劳碌。刚出生的工蜂用半消化的花粉和花蜜制成乳糜,哺育较大的幼虫。稍大的工蜂的营养腺分泌白色蜂王浆,哺育较小的幼虫和蜂王。再大一些的工蜂腹部四对蜡腺分泌蜡质营造六角形蜂房和负责清洁卫生工作。成年工蜂守卫蜂巢和采集花蜜、花粉,十分忙碌,不肯停顿分秒。吸饱花蜜采集花粉的工蜂,返巢时就把花蜜、花粉贮存在蜂房里,又马上飞到蜜源继续采集,从不偷闲,当一名工蜂发现蜜源,能用特殊的舞蹈,向其它工蜂指示蜜源方位、距离,其它工蜂就成群结队奔向蜜源。当蜂群遇到敌害时,守卫工蜂发出信号,促使其它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用腹部蛰针,刺入敌体,由于蛰针有倒刺,蛰刺很难拔出,即使拔出也往往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来,使工蜂献出生命。一群蜜蜂,分工合作、勤劳尽职、勇于牺牲、敬老爱幼、终生奉献。如此高尚的道德行为不正是人类所应具有的吗!
鹁鸽反哺,狗不叛主。
家鸽通常是亲鸽以食糜哺育雏鸽生长发育。当亲鸽患病不能觅食,雏鸽就会来哺育亲鸽。
一只狗崽主人把它养大,它与主人感情十分亲近友好,决不因为喂的不好,条件差而叛离主人。狗的德行与忘恩负义、忤逆不孝之徒的德行相比,是何等高尚。
我们再看看鸟类的迁徙
候鸟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惯。鸟类迁飞,常常集结成群,有组织有秩序地飞行。如大雁、野鸭,往往排成“一”字形,由老鸟在前领路,幼鸟在后尾随。夜间休息的时候,还有“值班”、“站岗”的鸟负责警戒,担任这项任务的,大多是孤雁,忍受着失去“伴侣”的痛苦,为大家站岗放哨。多么高尚的行为啊!
下面是两个真实的例子
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它把无母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它经常像爱护雏鸡那样把小猫掩藏在自己的温暖翅膀下边。这两只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它们把母鸡当作自己的猫妈妈,有时玩皮嬉戏,有时亲热的舔母鸡的羽毛。如图
还有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它来到养鱼池,对浮出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立刻塞给一条捉来的昆虫,红雀喂金鱼连续了好几个星期。如图
它们是不同类的动物,母鸡和红雀对遇到困难的不是自己的同类给以救助,行为何等高尚,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榜样吗?
羊羔跪母,马不欺母
我们来到草原不难看到,羊群中的羊羔吮吸母乳时都是双前腿跪着,双眼望着母亲吮吸母乳的;以此举感激母亲哺育之恩。
不论是在同一个马群中放养的还是在同一个马棚中喂养的公马,如果不用布巾等蒙住它的双眼是很难令其与生身母亲交配的。
以上这些动物行为,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反思自己,促人悔过。
人是高等动物,人的德行要高于动物。我们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动物的德行,接受动物优秀德行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素质,提炼出生物的美,大自然的美。让人间,生物间充满着爱。

“情”何以堪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语解释发凡

梁洪伟

2013年6月5日起笔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转》。重点论述了齐鲁长勺之战鲁国以少胜多的“前因后果”,对战争的过程进行了简要交代。

其中首段交代事件的起因以及本文的重点所在——战略取胜的关键——取信于民;末段简要论述了战术取胜的两方面原因:一是选择了正确的进攻时机——彼竭我盈,二是准确判断了乘胜追击的条件——辙乱旗靡。

《春秋》系鲁国历史,传说为孔子所著,亦传为孔子修订,左氏秋明为其作注,遂成《左氏春秋传》或曰《春秋左氏传》。鲁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庄公期间正是儒家思想酝酿形成时期。而到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仅业已形成而且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其民本思想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左丘明是战国时期的人,其在《左传》文中注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成分。《曹刿论战》一文集中阐述民本思想当不足为奇。

获取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取信于民,以获取民心,凝聚民力,方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曹刿论战》一文在首段的主体部分中通过鲁庄公和曹刿的三组对话,阐述了这个观点。其中第三组对话是重中之重,“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鲁庄公这一提法之所以能够得到曹刿的肯定,就是因为他说出了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过来就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是)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此处的译文按照书下注解进行就是这样,“情”字注解为“真情、实情”,我以为再作进一步解释就是“真实的情况或者是实际情况”。

然而我的困惑也就随之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案件既然不能一一明察,还如何依照“实情”来处理呢?这个“实情”从何而来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是教材注解出现问题了么?查阅古汉语词典,关于“情”的解释有如下三条:①感情,情绪。《论衡·本性》“性,生而然者也,在于身而不发;情,接于物而然者也,出形于外。”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特爱情。陈鸿《长恨歌传》“定情之时,授金钗钿合以固之。”②真情,实情。《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汉书·邹阳传》“鲁公子庆父使仆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引情况,情态。③志向,意志。《南史·刘湛传》“弱年便有宰物情,常自比管、葛。”又主观愿望。《齐民要术·种谷》“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以上三种注释包含引申义、特定含义、另外含义等在内共有六种解释。其中第一种解释“感情,情绪”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依照感情、情绪或者爱情来判断案件就叫做徇情枉法,非但不能取信于民,相反会祸国殃民失信于民,又怎会凝聚民心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呢?因此第一词条解释不会被使用定在情理之中。教材注释明显采用的是第二条注释——真情,实情。单从鲁庄公说的“必以情”这句话而言,这个解释是没什么问题的:依照实情断案,自然是公正的,当然能达到获取民心的目的。倘若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完整句子来看,问题就出现了,前面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还哪里来的实情呢?倘若是按照现有的、已知的有限实情来判断案件,岂不会造就更多的冤假错案吗?这样就会获信于民吗?很显然,这个解释很难获得一致的认可,或者说干脆自相矛盾。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该词条下面举的例子《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汉书·邹阳传》“鲁公子庆父使仆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例句的译文是“我处理百姓的诉讼时虽然不能做到体察一切,但总是力求以情理判断”。绝大多数的网络版本译文就是这样解释的,“情”字被译成“情理”,而这“情理”就是“感情和道理”的合意。这又与教材的解释相矛盾了。即便不矛盾,姑且承认这种解释成立,那么在不能一一明察(或不能一一体察)案情的前提下,有何情可依?又有何理可据?此外,教师用书中的相关译文(“。。。。。。,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也将“情”字译为“情理”,足见教材编写者与教师用书的编写者的意见就南辕北辙,这会让教师和学生莫衷一是,人为制造了学术混乱。“情理”这个释义非古汉语词义,它是“情”的现代汉语释义之一,当不可取。即便采用《古汉语词典》第二条释义的引申义 “情况、情态”,那么是什么情况?什么情态呢?语义笼统,意思指向不明,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意味比较浓厚。第二选例语句中的“情” 翻译成“真情、实情”是说得通的。

归纳起来,教材注释选择词典的第二条释义,依据是词典中的选例贴近教材;教师用书和网络倾向是词典的第一条释义;这两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而词典本身的解释就自相矛盾,这点上文已经做出论证。如此乱象,我不蒙圈才怪。

说到这,该说出我的意见和看法了,因为我不满足于蒙圈状态。我的观点是选择词典的第三条释义“志向、意志”特别是“又主观愿望”。

那么,原文相关语句就应该翻译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是)一定要依据(民众的)志向意志(或主观愿望)来处理”。将“志向、意志”再行引申为“民情、民意”。这样这句话就应该通俗的翻译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是)一定要依据民意来处理”。如此作为方能凝聚民心,取信于民,才能凝聚民力同仇敌忾共御外敌,进而获取战争的胜利。如此解释方能文通字顺言语达意,句子的翻译本身前后一致不说,语句与文章的中心主旨也相一致。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之一。

因此,本人斗胆建议:一、《古汉语词典》将“情”字的解释第二条中的第一个选例《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放到第三条解释下面较为妥帖。二、将教材的相关注释改为“志向、意志,主观愿望。这里指民情民意”。

回想当初发现这个问题疑惑闹心之际,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解决,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果不其然,还真的找到两篇相关的论文,兴奋之余,万分感激网络的无所不能。然而当看到关键处——“情”字作何解释的时候,网页却恰于此处遮蔽了,没有下文了,想要继续看个究竟,就得拿钱来。我认拿钱了,可是我没有网上操作的消费卡,于是只有干瞪眼儿了。我于心不甘,寻找网页下面的联系方式和作者的相关信息,尽管极为有限,也足够激发我的强烈求知欲望。用手机先查找电话区号,之后询问当地的114查询台,逐一查问作者可能在的学校和年级组或者学科组,结果都没查到,原因是对方地区的学校也经过了多次重组合并,此时114查询台实在查不出彼时学校的准确名称了,到了这个地步我才肯罢休。然而问题没有解决,便开始了上述的研究,不知那些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我的观点是否一致?倘若一致,纯属巧合,如不一致,仅供参考。

2013年6月12日端午节
15点24分于单位办公室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三路1号
电话:024-57573345 / 024-57573345
辽ICP备2021000813号   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293号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三路1号
电话:024-57573345 / 024-57573345
辽ICP备2021000813号 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293号